top of page

網購壘球手套指南(一)

Updated: Sep 14, 2022



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:

*下列內容均為建議,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基本資訊協助大家選購,不是鐵定的規則
  1. 球齡、守備位置

  2. 日式?美式?

  3. 壘球專用手套?

  4. 棒球硬式手套?軟式手套?

  5. 預算

 

先認識一下買手套要留意什麼資料

尺寸:一般以英吋(”)或厘米(cm)為單位計算

材質:不同等級的牛皮、豬皮、人造皮

球檔的設計:e.g. 十字(cross)、工字(H/I)、籃(Basket)etc.

牌子及系列:e.g. Rawlings HOH、Wilson A2000、Zett ProStatus etc.

 

1. 球齡、守備位置


再茫茫大海選擇一隻手套,球齡跟守備位置基本上可以幫助你大幅度收窄選項。


軟式壘球 Tee Ball (小朋友)

小朋友手小,手握力一般不及成人,可考慮豬皮、人造皮的小尺寸(9“-11“)手套。日本小朋友大多數由打棒球開始,軟式壘球專用的手套會比較少。美國有不少大牌字都有推軟式壘球手套,如Franklin、Rawlings、Wilson、Falcon等,價錢比較便宜,但耐用度亦較低。


初學者(成人)

「開手套」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除了接球位置是否正確等這些比較客觀的因素,亦會因個人喜好而有偏差。基本上可以說第一隻手套幾乎斷定「開錯」。


成人初學者買第一隻手套,可選擇較軟材質(豬皮、人造皮),除了價錢比較便宜(可低至$1000內),亦會比較容易掌握如何控制手套。尺寸一般建議11.75-12",此尺寸俗稱「全效all rounded」,內外野守備都適用,方便大家探索不同守備位置。

聯賽球員或以上

有一定壘球經驗,有固定守備位置的球員,可以考慮購買守備位置專用手套。 一壘手:一壘手套

捕手:一壘手套、壘球捕手手套(不要買錯棒球捕手手套,因為本身設計給尺寸少很多的棒球,壘球手很難駕馭) 內野手:11.25-11.5"(內野接滾地球後要盡快傳球取得出局,短手套能加快換手速度)

外野手:12.5"-13"(長手套能增加接高飛球的守備範圍,但留意,長的手套使用上都需要更高技巧,不是所有外野手都會使用12.5"以上的手套)

投手:密檔手套(防止對手看到握球方法而得知球種)

 

2.日式?美式?


日本、美國為壘球大國,耳熟能詳的Mizuno, Rawlings, Wilson均為美日品牌。美式和日式手套的特徵有明顯分別,來迎合美洲/亞洲用家需要。當然每個牌子均有推出很多不同系列,以下幾點只供參考。

  1. 日式手套主要分硬式棒球和軟式棒球,當然也有壘球專用手套(如Wilson Queen系列),不過較少,詳情可參考下面第4部分。美式主要分棒球和壘球,棒球就等於硬式棒球,而且壘球手套基本上直接設計給女仔使用。

  2. 感覺上美式手套一般比較「厚料」,可以說接球相對沒有這麼痛,亦會比較重(最輕的也要550-650g)。對於細粒的球員,重手套真有機會比較難駕馭。日本牌子比較推出多標榜「輕」的系列,可能以硬膠/發泡膠取代手指內部皮革,或減少手板的緩衝用皮革、墊材來減輕重量,亦可能因此讓人感覺比較薄。當然日本也有出名厚料的手套。

  3. 承上點,美式手套較厚料卻不等於它到貨時較日式硬/挺,反而說美式手套大部份出廠已經部分break-in,較某些日式硬式手套要軟。日本硬式手套如沒有另外要求(購買)break-in服務,到貨時大部分時候是硬到不能戴落場打比賽,需另外靠重複接球、「湯揉み」等方式進行break-in(開glove)。所以日本買手套一般都會「sell」你買各式各樣開glove神器...在日本開glove服務發展得非常成熟,香港本地都有手套達人:IG: glovemasterhk

  4. 設計上當然也有很大分別,日式(尤其是硬式手套)主要只是皮革顏色的配搭。美式除了顏色,還較流行材質上的多變,例如紗布、蛇皮、猄皮、籃球皮等等。

 

3.壘球專用手套?


不少壘球人都希望能買壘球手套(快壘,不是慢壘),究竟壘球手套跟棒球有什麼分別?


壘球比棒球大,所以壘球手套比較難找到11.25"-11.5"手套,不過不代表壘球球員不能使用11.5"或以下的手套。要用小手套買棒球手套便可。


壘球人口女仔比男仔多,所以某些牌子的壘球手套會有「女生貼心設計」,例如比較淺一點的指套(如美式Wilson),或是方便收緊手腕位置的鬆緊帶(如Rawlings Liberty系列)等。

 

4. 硬式手套?軟式手套?


硬式、軟式是日本專用名詞,因為日本有部分棒球人口是打軟式棒球,即橡膠波。與硬式的主要分別是球比較軟身,中波嚴重受傷機會減低,還有擊出球比較容易變成高彈跳,所以守備時亦比較安全。


千萬不要少看軟式棒球,小學生、中學生、大部分(高消費力的)業餘球手等都是玩軟式棒球。只是因為在電視直播、轉播的高水平賽事,例如甲子園、職棒、MLB均為硬式棒球,所以對這個名詞比較不熟悉而已。


我覺得可以簡單理解為硬式棒球是精英運動、軟式棒球是娛樂。


說到兩種(現成)手套的分別:

  1. 價錢:硬式比軟式貴。貴在做工和材料。(雖然現在有很多軟式手套推出棒球明星同款,都可以很貴...)

  2. 現成硬式手套「花款」比較少。如果你喜歡花紋、多色配搭,可以先找軟式手套。相信原因是因為高中棒球大賽有嚴格花色限制,大部分只可以黑、啡、橙。職棒選手則通常有廠商特別訂造。

  3. 到貨時,在沒有要求店鋪幫忙break-in的情況下,硬式比軟式明顯要硬。

 

5. 預算


雖然不想「吓吓講錢」,但預算限制選擇是必然的事。


  • 如果你預算很緊(<$1000)可以考慮美式或日牌外國廠的手套(例如台灣SSK, ZETT),如果想在有限預算內買到「與別不同」的手套,都可以嘗試香港較少人用的Hi Gold、Hatakeyama、Adidas、美津和Tiger,都是歷史悠久的牌子。

  • $1000-2000在有很多日本軟式、日本壘球、美國壘球手套可以選擇

  • $2000基本是日本硬式棒球手套的入場價,而且要等到減價時...美式如果想入手職業等級手套都差不多價錢。某些日本軟式手套都會過$2000


訂製手套可以由$1600-$5000以上不等,訂製手套較多人選用44 Pro Gloves,價錢適宜(~$1700 up),而且基本上所有位置都可以訂製顏色、刺繡。

 

以上都是個人觀感和意見供大家參考,希望能幫到大家。但講到尾,落到場手套就像自己的手,最緊要自己喜歡、合用。


歡迎補充、指證,請聯絡我們,謝謝支持。


2,430 view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